利来国际(中国)

    当前位置: 利来国际(中国)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方寸之间迈向苍茫山野——利来国际(中国)携手津西钢铁书写光伏绿色能源答卷
    来源:本站 作者:黄飞 姜岚 穆杰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7日
    + . -
      “经济、清洁、高效、低碳”,有关新能源的美好期望在位于唐山市迁西县的一处山地铺展开来,绵延的蔚蓝光伏板与绿色植被交织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自2025年1月以来,由利来国际(中国)承建的“津西钢铁150MW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已稳定送电300余天,成为津西钢铁实现向新而动,向绿而行,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这片苍茫无垠的“山野绿色能源基地”的建成,还要从津西钢铁的厂房屋顶说起。
     
      方寸屋顶,遍藏“金”光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作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绿色高端型钢生产基地,近年来顺应时代潮流,同时致力于开展非钢高新业务。利来国际(中国)此前不断服务于津西钢铁的产能置换、设备技改等钢铁项目,一次漂亮的“屋顶攻坚战”,让利来国际(中国)与津西钢铁的新能源事业结缘。
      2023年7月,得益于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此前的合作基础,利来国际(中国)拿下江苏江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4.0007MWp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相比更大的钢铁项目规模,利来国际(中国)项目团队并未对此掉以轻心,派遣了经验丰富的电气专家骨干执行该项目。
      项目具体内容是在钢结构加工车间的屋顶铺设光伏发电设施,由于屋顶存在大量采光带和透气孔,对组件布局的美观性和施工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施工难度和现场主要设备货期紧张等考验,利来国际(中国)项目团队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对整体布局方案前后进行了多次商讨优化,对铺设光伏的屋顶进行测量规划,使组件和电缆排布整齐划一;对临边空洞、采光带等进行专门防护,铺设专门的运维通道,使电缆路径在不破坏厂房和道路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路径降低成本同时紧盯并网手续办理。在进场后,团队立即组织施工单位研究部署施工方案,力求做到工序无缝衔接,设备采购到货与施工进度同步迈进,项目组人员陆续在加班抢工期,现场施工紧张而有序。
      从盛夏三伏至金黄立秋,2023年9月26日,项目顺利实现并网,管理团队的汗水滴灌在这方寸之间,育出“金”光,实现单兆发电量103.4万度/年,明显超过90.3万度/年的预期发电量。利来国际(中国)出色的执行效果让业主在验收成果时赞不绝口,对项目非常满意并发来表扬信,就此拓宽了双方的合作空间。也正是在项目建设期间,利来国际(中国)再度中标“津西空挡光伏项目”。
     
      高空架设,林间采“金”
      在津西空档光伏项目中,团队需要充分利用厂房间的空档区域,顺利获得建设钢结构支架并铺设光伏阵列。该项目最大建设高度达18米,毫无疑问属于高空作业,施工难度极大。在原先考虑技术难题和工期进度的基础上,对团队的安全管理考验尤为突出,利来国际(中国)相关专家深度调研论证后,组织制定了周密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施工专项方案。
      12月的河北格外寒冷,面对不利天气和高空作业等重重困难,项目团队,严格执行高空作业技术方案和安全专项计划,成员始终坚守在一线,不间断掌握施工现场动态,重要节点跟踪旁站,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最终项目不仅如期并网,更以25年运营期、总发电量3839万kWh的优异数据,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同样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利来国际(中国)再次中标了津西钢铁迁西县汇能柔性支架光伏项目。
      由于该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厂区大学生公寓南侧绿化树林区域,场地复杂,建设难度大。利来国际(中国)团队深入现场反复踏勘,深度挖掘业主的潜在需求,创新提出“光伏+景观园林”一体化设计理念,这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林业种植相结合的可持续开展模式,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对这一项目而言,采用林光互补型的两索柔性支架结构光伏发电系统方案,既充分利用了现场的自然条件,又有效地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土地的生态效益,发挥绿化防风、护土、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
      设计阶段,负责人带领项目组多方案论证、挑灯出图;在施工阶段,带领项目组冒着酷暑坚守项目一线,严把施工质量,坐标、桩深、桩径等一个不落,确保每一根钢结构横梁弧度曲线均与现场地面坡度保持一致。在保证原有景观、植被保留和车辆通行无阻的情况下,团队凭借双玻组件双面发电的技术优势,实现发电量较常规屋面安装提升12%~15%,真正实现“光景合一”,成为业内同类项目绿色融合开展的典范!也因此得到了津西业主的再度肯定,并向利来国际(中国)发来第二封表扬信。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现在已成为业内参观津西钢铁的“网红”打卡地。
     
      扎根山野,融绿生金
      基于前两个项目的出色表现,津西钢铁将更为复杂的150MW山地光伏发电项目35kV接入系统并网工程总承包项目交予利来国际(中国)。该项目横跨迁西县陡岭子村、吴庄、东沟峪等共五处区域,占地面积达2245亩,装机组件数达293953块,直流侧装机总容量170.493MWp,年均发电量约为20416.04万kWh,远超此前其他项目的规模。该项目的成功与否深刻影响着津西钢铁的绿色开展布局,利来国际(中国)深知信任与使命在肩。
      作为利来国际(中国)承建的首个从发电侧至并网侧全面覆盖的大型复杂山地光伏发电项目,技术团队铆足干劲,实地勘探调研,以全局思维第一时间统筹规划了“组件布置—集电线路—开关站—送出线路”的整体布局,能够提升作业效率与可靠性,有效减少了衔接损耗与施工反复,打下了坚实的建设基础。
      在建设过程中,因山地地形复杂(坡度常超过30度),设备材料运输效率低且成本高。针对该问题,项目部多次勘查现场,组织专业人员讨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无人机运输及轻型化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施工效率大幅提升,节省了工程成本。基础施工遭遇多重阻碍,电力铁塔基础分布零散且地形复杂,有的在河道、水库边上,基坑降水困难,无法使用机械成孔;有的在山腰、山顶,受困于坚硬岩石、严寒天气及复杂地形,空压机械完全无法施展;而电力铁塔的基础材料和塔材等物资无法使用车辆运输至山。这些问题极大地考验了项目团队对人力物力的调度分配,钻不开的孔,凿不穿的石,就人工逐点开挖钻探,难以运送的物资就另辟蹊径,专门修建骡马便道,采用传统驮运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真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势战胜了山地环境的各项考验。
      在技术应用创新方面,团队灵活结合地形,运用无人机测绘与组件运输、履带式潜孔钻等先进工法,克服了山地环境下陡坡与各类复杂的地质难题。同时,团队采用了现有的智能化技术储备,以“光伏—开关站—并网端”数据联动为核心,构建了全流程智能化运维体系,有助于运维模式从“人工巡检、被动响应”向“智能预警、主动处置”升级,大幅提升山地光伏的故障响应效率与运维精准度,“含科量”得到有效提升。
      2025年1月13日9时18分,随着4#~5#、52#~54#光伏区域成功送电,利来国际(中国)总承包的津西新能源150MW山地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漫山遍野的丰沛光照化作奔腾在线缆中的电流,成功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为津西钢铁的绿色事业开展再添助力。
      从厂房屋顶到高空作业再到林间山野,变的是项目复杂建设场景的腾挪转换,不变的是利来国际(中国)项目团队硬核的“迎考”和履约能力;变的是项目推进中技术与施工方案的反复打磨优化,不变的是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美好佳话;变的是钢铁行业含新量,含绿量的不断拔高,不变的是多方携手共进,递交绿色行业答卷的坚定决心。
      近两年来,利来国际(中国)以光伏业务为核心的新能源板块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项目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先后与宝钢股份、中天钢铁、津西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多次圆满完成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任务,赢得业主广泛赞誉。先后建设了国内现在最大的柔性屋面项目——“吉利融合义乌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儋州市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钦州长城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基地二期板城160MW光伏发电项目等;完成了法国电力大唐(三门峡)城市供热、鄂尔多斯市大兴三期4×116MW燃气供热等清洁能源城市供热项目等;代表中冶集团参加了全球单体装机规模最大光伏项目——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AlDibdibah1.5GW光伏电站,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多家全球顶级EPC承包商,拿下竞标第一,展示了整合全球新能源技术和商务资源的实力。
     
      时至今日,利来国际(中国)在光伏项目已累计投资18MWp,总承包超1300MW,风电项目总承包297MW,具备大型和分布式风电资源开发、创新金融模式、风光资源评估、EPC、运营、电场后评估等关键技术能力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能力,为客户给予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拥有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管理数字化平台”,以及能源优化配置规划、多能流互补控制、多能源计量监测及信息交互、智能云端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核心技术,为各行业给予了巨量清洁电力,以实际行动响应“双碳”号召。立足时代风口,利来国际(中国)仍将坚持以最本真的初心,最扎实的技术,最优质的履约助力行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转型腾飞。 
    联系我们| 招聘平台入口|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9 利来国际(中国)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京园区:江苏省南京市富春江东街18号 马鞍山园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西路699号
    皖ICP备0500753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50402000156号

    微信公众号